昨天凌晨开始中国区的 App Store 就出现了一批标价为一元的软件,随后支付区排行榜直接被“1元App”占领。一如既往的,每当这种大范围的降价活动出现,人们就会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老子赔了”方阵,另一个则是“老子赚了”方阵。而这次很有趣的,出现了第三个阵营——“第一次使用银联卡在 App Store 上购买软件”方阵。
在这次活动里,有一些我们知道不会限免的优秀软件比如 GoodReader 这次出现了真正的史上最低价,因此有不少的国内外的优质软件和游戏借着这次盛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了,更确切地说,之前很多人囿于价格却步的软件——这里说的“囿于价格”并非指贵,而是和自己心里的预期价位不符,所以迟迟不出手——终于能借此机会来尝试和体验了。不过也有一些免费软件“升价”为一元软件来浑水摸鱼。总而言之,这次的一元软件里整体的质量是很高的,尤其是中国区的支付榜这次可能是头一次不被刷榜行为所影响。不过在狂欢之余,一些争执也渐渐出现,而争执的核心是:
很多人都像这样把这个问题看成了“两个同类软件间的问题”,而我认为问题实际上不是这样。
首先,这两款软件不仅仅是“同类软件”,它们是“同类软件”里被关注和议论最多的佼佼者,两者的关系已经到了一方有动作,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另一方的程度。
其次,这次不只是 Vvebo 一家调价,而是万众狂欢。人们不是说见了 Vvebo 调价就觉得 Moke 也要调价,而是这次支付榜几乎都被一元软件占领了。人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开发者的私人行为而是一个降价潮,再加上 Vvebo 和 Moke 的微妙关系,才导致人们会联想到 Moke 是否也要降价。
这是让人能理解却不能赞同的。不同的开发者制定价格的思路也不同,每一个软件的价格是它的开发者所决定的,这可以是无理由的。就像曾有软件叫 I’m Rich ,无功能,定价到 $999.99 ,你打算找开发者说理吗?
不过在这里,其实开发者最好也保持不解释。如果要解释,就要做好伤及友商的准备,而且要给出“非情怀”的解释。当你想要合理化你的价位的时候,你的理由就会被讨论,但是你站在原则和情怀上以一个很高的态度俯视向你提出疑问的人的时候,你甚至会遭到戏谑和调侃。
Moke 的官方微博一共发了三条微博。
【第一条】什么股票是100%值得购买并持有?只涨不跌的。如果¥18买进的,现价¥1,你一定悔恨不已。App 更是,因为不能低位补仓弥补损失,只能眼睁睁看着新人低价入手,老主顾就只能旧人哭去吧。往后知情者谁还会原价购买?都等着你再次贱卖。Moke 只涨不跌,请放心购买。
第一条的主要意思是“顾虑老主顾感受,避免后人等降价而不原价购买。”但老主顾,如我,一定理解一个开发者需要通过调整价格来促销,这是正常的商业手段。不同意商家调价的老主顾和只等最低价的潜在消费者本质上是一类人。
另外,人们愿不愿意在软件发布的时候或正常时期以原价购买,价格只是因素之一。这个软件的更新幅度,给人带来的愉悦感等等都会让人愿意再次付费升级。就连俗称“靠换壳坑钱”的 GameLoft 的 FPS 游戏,首发7美金也大有人买,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几个月以后会降价,但第一时间出手的也不在少数。
【第二条】有人催我降价,有人怕我降价,于是我描绘 Moke 降价可能造成的后果来说明为何不跟风降价。并没有在评说他人(没有其他微博客户端原价是¥18的),造成误会的话还请见谅。我保持价格稳定,让顾客随时可安心购买,不用担心今天入手、明天贬值。
第二条的主要意思,除了和第一条重复的,就是“没有评说他人,希望不造成误会”。但是我们来看第三条就发现其实很容易造成误会。
【第三条】有人提醒我软件边际成本是零,不赶这趟冰点促销是傻。如果不考虑客服成本的话是没错。但事实上客服成本是大头。假设单价¥10有10人购买,我能无微不至的服务这10位顾客;单价¥1有100人购买,同样的人力资源无法保证同样的服务质量给这100位顾客。
第三条的主要意思,就是“客服亦须成本”。这就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其它独立开发者开发的微博客户端是怎么完成客服的?尤其是,另一款微博客户端这次还降价了。客服人力上和 Moke 一样都是一个人,那我很容易联想到的是“他在客服上不负责”。这算是“误会”吗?
而且做微博客户端的客服工作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吗?我用墨客这么久了,没有跟作者关于软件使用方面交流过。墨客是一款稳定且认真遵守交互规范的软件,也就是说很难搞不清楚它是怎么用的。一个软件的易用程度和客服工作量大概是成反比的,尤其是这个软件的引导部分做得好的时候。所以刨去盗版导致的问题,Moke 客服上的压力应该不算大。Moke 每次客服压力最大的时候恐怕就是这种“坚持原则”出来表态的时候吧。
大家除了意识到上面提到的问题,还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如果1元和3元在中国区成为常价了怎么办?
这就让很多人起了莫名其妙的忧患意识,我最喜欢的一项是“优质App”会因此被扼杀。
一个区里软件的最低价,应该参照的是那个地区的最低消费能力。日本买瓶大概矿泉水是100日元,美国买瓶矿泉水应该也是1美元。所以它们软件的定价就是那么多。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软件价格是买6瓶矿泉水的价格(尤其是按照汇率改价后还有了8元这个价位)?
以前是按照美元定全世界的价格,现在开始考虑本地消费能力,而且是从中国开始,这还成坏事,我太费解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用现在的话说,接地气。
回到我觉得有意思的问题——一元这个价位怎么就 “扼杀”优质应用/游戏了?纪念碑谷现在还留在支付榜上、Kingdom Rush Origins 的发布正遇一元大潮,照样冲进榜单前一百。是的,这两款游戏如果不遇一元大潮,可能都在支付榜前几(可以参考目前美区的排名)。但每次 App Store 被冰点扰乱后总会回归常态,所以并不需要杞人忧天。
我起初想受冲击大的可能会是独立开发者,App Store 早已根本不是很多人幻想的掘金宝地,独立开发者在 App Store 的处境本身就很艰难,所以如果和大厂家竞争,他们一定玩不起价格战。但是 Manico 的开发者@图拉鼎在微博上吐槽一元大潮的时候公布了他的软件数据,让我看到了些新的东西:
平常日均销量一份的Manico在昨日降价到1元后一下子卖出了1256份,继续霸占销量榜第一的位置。1元钱的魔力真是…但是我再也不敢降到1块了,突然涌入的用户及带来的客户支持让我一下子招架不住了,这可不只是1块钱的活。Manico还是继续做一款安静的小众App好了。好累…
我们来算一下,Manico 的原价是18人民币,按开发者报告的销量就是每个月收入大概18 x 30 = 540RMB(不算苹果抽成)。而降价一天就卖了1256份 = 1256 RMB。也就是说,降价的这一天卖了两个月的收入。
据我所知 Manico 是款很基础的功能不复杂的软件切换软件,作者主打的就是易用。如果我们把“客户支持”定义为“解答用户关于本 App 使用上的问题”的话。这样的软件有多大的“客服压力”呢?
关于1元这个最低档位,人们接受它需要时间。那些从开始就定价到1元、3元的软件,它在开发者和消费者,尤其是消费者眼里其实有个默认身份,就是它的价值低于6块——这个曾经的最低档。所以把自己的软件放在在这个价位需要想清楚,如果这款软件在制作和维护的成本上就值这些,那么可能会获得理想的收益。但是如果作者做了款高于这个档的软件却放到了这个价位,就要小心消费者的误判。它当然可能会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也有可能让消费者因为比同类软件都便宜得多而直接不纳入考虑范围。又或者,因为用户没有在这个软件上投入让他重视的金钱,所以导致他买了也并不愿意去发掘这款软件,造成开发者的心血被轻视。而且如果是游戏免费加广告说不定会比定价一块赚的多。
未来1元和3元这个价位会给 App Store 带来什么机遇和影响还未可知,但现在就唱衰恐怕为时过早。唱衰者多是根据现状分析未来,变化似乎就想图表上的曲线一样会按预期一样走下去。但未来的变化是谁都分析不了的。我很喜欢 TED 里的一个演讲,演讲者 Ernesto Sirolli 讲了个故事:
1860年,有一批专家受到邀请去讨论纽约市的未来是怎样。 那是1860年,这批人聚到一起, 他们对100年后的纽约市作出了推断。 结论众口一词: 100年后,纽约市将不复存在。 为什么?因为他们看着图表上的曲线说,如果人口继续以这种速度增长, 纽约的人们出行将需要六百万匹马, 而六百万匹马所排泄的粪便将无法处理。 到时人们将会被马粪淹没。所以1860年,他们认为,这种肮脏的科技将扼杀纽约的生命。
不要总是那么惧怕变化。